当前位置:新闻

[行业] 抗战神剧制作者们应反思和检讨

2015-05-05 14:54:36

来源:《中国艺术报》

[摘要]抗日神剧一部接一部,剧情也从之前的“手撕鬼子”升级到前不久的“脑残台词”,对此,广电总局要求全国省级卫视尤其是影响力较大的重点电视台,要把握节奏,在宣传纪念期安排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抗战剧播出。要把好内容导向关,宁缺毋滥,对过度娱乐化的剧不得发证。这是一个好消息。

       此前,有抗战老兵表示,最反感的就是抗日“神剧”,因为当年斗争极其残酷,哪里像剧中表现得那么“神”?而我们见到的“抗日剧”中不是“爷爷9岁被鬼子杀了”之类的荒谬台词,就是“手榴弹炸飞机”“手撕鬼子”等画面。观众对此类现象诟病已久,从表面上看,是对“抗日剧”的不满,实际上是对肢解历史、回避崇高的愤慨。结合广电总局的要求,创作者应深入反思和检讨:抗战剧的严肃性如何得到维护?公众需要的抗战剧该怎样制作出品?又该靠什么与抗日“神剧”说再见?

       据统计,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而我国付出的代价更为惊人,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这是抗战剧必须要遵循的历史事实,但遗憾的是,一些抗日“神剧”,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把残酷的战争进行简单化、游戏化、应景化和娱乐化编排,对抗日的反思和历史记忆被单一的娱乐狂欢替代,真正的抗战精神却在有意无意之间被驱逐了。

       娱乐至死的弊病在消费社会难以彻底根治,票房和收视率成为一部分人评价电视剧优劣的重要标准,有时甚至是唯一标准,不少投资者不是为了反思战争、缅怀历史,不是为了艺术创作,仅仅是为了高收视率,一味想方设法吸引观众的眼球,抛弃了历史底线和艺术操守。当抗日“神剧”把严肃的抗战史变成了玩闹的把戏,除了一时搞笑外,鲜有价值可言。有的电视剧中充满了插科打诨,让战争变得看似“生动”,实则把原本怀抱一腔报国热血、甘愿为国捐躯的抗战英雄演绎成一群嬉皮笑脸的“兵痞”,有些甚至夸张到让“黑帮老大”成为抗日英雄的程度。纪念和反思在这种游戏态度中被掩盖,电视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娱乐中被大大消解了。笔者认为,现实主义的审美追求是抗战剧创作的根基,任何天马行空、胡编乱造只能败坏抗战剧的信誉,过度的传奇化与游戏化倾向实在值得反思。

       作为具有历史教育功能的文化载体,抗战剧不应解构历史,而应引导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历史认知。那些以“抗战剧”为名,缺乏真实可信内容的作品,给青少年构成了一系列扭曲的历史记忆,危害甚大。因为这不是引导他们去领会学习先烈的抗战精神,而是把可歌可泣的历史奇观化,带给观众的仅仅是浅薄的感官刺激,抹杀和麻木着公众对战争历史的沉痛感知。

       我们应树立多元的、开放的抗战剧评价体系,不能把利益大小作为唯一衡量标准,不能把高收视率作为唯一创作方向,同时,观众也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对抗战剧制作者进行监督。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抗日战争,要有历史感和敬畏感地对待抗战剧,才能真正做到与抗日“神剧”说再见。

 

合作方动态

关闭
星光中文网隶属于北京华夏星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将原创作品输送到影视工业的文学网站,通过网络平台的方式,建立作者和影视工业的对话环境。其运营团队是一支由拥有在中国电影、电视界从业30年,成功运作过多个大型原创网站和门户网络原创频道的运营团队,在影业界和原创文学界具有广泛、深厚的人脉和号召力,能够专业的判别原创作 者和作品的市场价值,更有组织影视改编、生产、宣传、推广的机制和能力;组织创作、生产、宣传、推广的丰富经验。
    客服QQ:1055000316

京网文 (2015) 0544-22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 140336号

京ICP备13041654号-1 / 京ICP证130473号